近日广西街头一则视频火了——一名穿蓝布衫的中年男子蹲在炭火旁,守着个锈迹斑斑的铁桶状工具,正慢悠悠转着把手。桶身印着模糊的"1998"字样,旁边摆着半袋玉米粒和个旧布袋子,偶尔路过的老人停下脚步:"这不是咱小时候的'炮米花'机吗?"

广西男子自制“炮米花”

男子姓周,是附近村子的农户,闲时推着这台"传家宝"到集市摆摊。"我爹当年就是靠这个养活全家,桶是他用拖拉机零件改的,比现在的电动机器结实。"他捏着压力表说,"要等指针到12个压才敢开,这么多年没翻过车。"

广西男子自制“炮米花”

可围观众人里,年轻妈妈拽着孩子往后躲:"这东西看着就怕,上次新闻说有人用这玩意儿炸伤胳膊。"旁边卖奶茶的姑娘也凑过来:"现在都用那种按个键就好的机器,您这也太危险了。"

广西男子自制“炮米花”

视频传到网上,评论区吵成两团:有人怀旧"这才是童年的响儿",有人质疑"拿生命换情怀值吗"。当地消防部门随后提醒:此类自制压力容器未经检测,高温下易因密封失效爆炸,建议更换正规设备。

广西男子自制“炮米花”

周师傅倒没太在意:"我知道大家担心,但总有人想吃口'老味儿'。"他往火里添了块炭,铁桶转得更快了——旁边的布袋子里,已经装了半袋带着焦香的爆米花,飘着股让中年人鼻酸的"小时候的味道"。

其实不止广西,安徽、河南不少乡镇仍有这种"炮式"摊子。有人说该保留烟火气,有人说安全大于天。你记忆里的爆米花,是"砰"的一声响,还是超市里的甜筒装?